當SEN孩子不願做功課時

很多家長表示,他們的孩子有特殊學習需要(SEN),例如專注力不足、學習遲緩、讀寫障礙,時常逃避做功課。家長因著擔心孩子的學習進度,不停追迫孩子學習,讓他們時常陷入拉鋸的境況,而家長則會感到十分無助、挫敗及絕望。部份SEN孩子的家長指出,縱然明白責罵孩子未能有效幫助孩子提升學習動機,甚至會傷害小朋友的自尊心,但是很多時候看見他們沒有用心學習、重複犯錯及學習未如理想,家長仍會忍不住責罵他們。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筆者希望在此強調,家長的責罵非但沒有提升孩子的學習動機,反而會壓垮孩子僅餘的自尊心,並破壞家長與孩子間的親密關係。因此,鼓勵家長選擇相信他們的孩子已在盡力學習及控制自己,掙扎求存,渴望得到老師及家長的認同。              

心理學家 Carl Roger 指出,每個人天性也有成長的內在傾向,追求個人成長,發展個人潛能,孩子亦然。SEN的孩子從小接收各式各樣的批評,漸漸變得自信心低落,比一般的孩子更渴望得到成人的認同。因此,他們選擇努力鞭策自己,努力學習及守規矩,向着目標進發。他們渴望成為有能力及有自主控制權的人,因而建立對自己的信心,並獲得他人的認同。              

現實常常事與願違,SEN孩子即使有決心及動力盡力做好自己,但仍因沒有能力約束自己守規矩或加速學習的進度,在學校上課及學習的表現大多未如理想。因此,他們在學校接收了不少的批評,時常感到無助、自卑及羞恥。當回到充滿愛及溫暖的家,猶如回到避難所,孩子渴望在這避難所中得到一些安慰及認同。              

然而,家長卻因着付出很大的心力陪伴孩子學習,又認為孩子沒有用心配合,成績沒有達標,對孩子感到失望,加上擔心孩子的學習進度,很容易便破口大罵孩子沒有能力及表現懶散。在衝突中,孩子的情緒容易受家長牽動,特別是孩子的絕望、沮喪及挫敗情緒容易被激起。孩子接收家長的憤怒及絕望情緒,腦中的鏡像神經元(Mirror neuron)被激發,便不由自主地模仿家長的語氣、情緒及言語破口回罵,這就如一面鏡子將家長的情緒反射給家長,而家長的鏡像神經元(Mirror neuron)也被激發,衝突頓時升級,家長與孩子在衝突中互相攻擊,一發不可收拾,孩子也因此感到傷心及難過,這可能造成親子關係的裂痕。              

久而久之,孩子對學習有心理陰影,為了避免與家長發生衝突,再次受到心理傷害,孩子越來越抗拒學習。每次學習前也會想起與家長拉鋸的畫面,而且每次也會想盡辦法逃避學習,情況每況愈下。家長甚至痛打孩子來迫他們學習,此舉將孩子推向傷心、痛苦及絕望的邊緣,孩子也會減少對家長的信任,漸漸疏遠家長。而且孩子也從心底認同自己沒有能力及價值,不值得被愛,僅有的自尊心也會被壓垮。孩子一直在沮喪、無助及羞恥的漩渦徘徊,漸漸失去成長的動力,自我放棄。            

筆者希望家長明白,批評、責罵、痛打孩子來威迫他們學習,並未能有效提高孩子的學習動機,相反只會造成更深的傷害,壓垮孩子的自尊心,令他們失去成長的動力。              

筆者鼓勵家長相信孩子已盡力學習,也對自己有期望。家長可以選擇站在孩子的立場,以正向鼓勵代替責罵,為孩子提供適切的幫助,助他們達成目標,重建信心。若家長自身的情緒已起伏不定,便先遠離孩子和調節情緒,讓自己平靜穩定下來,直到自己的狀況能夠如大海般盛載孩子的情緒,才與孩子接觸,避免一發不可收拾的衝突,減少對孩子的傷害。

 

(當SEN孩子不願做功課時,文章來源:基督教聯合那打素社康服務,輔導心理學家 蘇穎麗,20-5-2024:  https://www.ucn.org.hk/zh-hant/health-education/health-article/ehcs-20Ma...